要是作为女婿,那就得另当别论了。
所以,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,林寒现在只能竭尽一切讨好花致远。
好到就算有一天,花致远知道花涧与林寒在一起了,也很满意林寒。
做好决定,林寒把书收进空间,起身洗了把脸,又重新把头发梳整齐。
别说,来到这个世界几个月,林寒也不算一无所获,至少学会了束发,打理自己的一头长发。
当然了,学会的事情不止这一件,不过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。
一切收拾妥当,林寒下楼,和正在做糕点的王燕他们打了声招呼,说自己出去一趟,会回来吃晚饭,便走了。
林寒手上提着一些补品朝花涧家走去,花致远在养伤,林寒没有提着酒去。
虽然他知道花致远在此期间喝酒的概率不大,不过还是不要拿去比较好。
这一次去花致远家,林寒没有刻意去走隐蔽的小路,躲避村人,而是光明正大地走在村里的大路上。
前几次花涧在家,林寒只好走隐蔽的小路,怕林寒去的“频繁”引起村里人的注意。
不过现在花涧不在家啦,林寒又是提着补品上门,其他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怀疑。
毕竟不管怎么说,花致远都救过林寒一命,如今花致远在家养伤,林寒去看望怎么都不为过。
林寒离开家没多久,就遇上第一个路过的人,他看到林寒手里提着的东西。
问道:“林寒,你提着东西,这是要上哪儿去呀?”
林寒:“四伯,我去看看花伯父,您呢,您这是去哪儿?”
杨四伯哦了一声,回道:“我去前边的地里看看,原来你是要去看花大哥啊,嗯,看来他没有白救你。”
林寒和杨四伯随便聊了两句就分道扬镳了,之后林寒走了一小段路又遇到第二个人。
这人是刘家阿嬷,林寒看到她,率先询问:“刘奶奶,您这是要去哪里?”
刘奶奶指了指背后的背篓,又指了指前方的菜地,回道:“我来找点菜和猪食回去,林小子,你提着东西准备要上哪儿去呀?”
林寒如实告知:“花伯父受伤了,我去看看他。”
虽然林寒去看的人不是她,但是听到这话的刘奶奶很是欣慰,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谁会不喜欢呢。
夸赞林寒:“不错,是个懂得感恩的小伙子,行了,奶奶不和你聊了,你去吧。”
林寒:“好。”
林寒与刘奶奶分开后就再也没有遇到村里人了,一路上安安静静地走到花家。
虽然林寒今天在路上只遇到了两个人,但林寒心里清楚,按照他们村八卦的传播速度。
他提着东西上门看望花致远这件事情,很快就会全村皆知。
林寒来到花家的院子门口,没看到人,虽然他觉得花致远应该在家,但是林寒还是问出了那句去别人家都要说的一句经典的话。
林寒站着门口喊道:“花伯父,您在家吗?花伯父,您在家吗?”
梁玉在堂屋里绣花,想着闲着也是闲着,倒不如用这些时间来绣帕子,绣好的帕子还可以拿到镇上去卖钱补贴家用。
花致远则是在堂屋编背篓,家里的背篓已经用了好些年,都快坏了。
要是换做以前,花致远肯定更愿意去买一个新的背篓,而不是自己编一个。
不过现在他身上的伤还没好,什么都做不了,打猎是他们家主要的收入。
暂时不能打猎,花致远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倒不如拿这些时间来做一个背篓,还能省点钱。
其实村里大部分人都会做背篓,只不过他们的技术不熟练,编一个背篓需要花费很长时间。
况且,因为他们的编织技术不好,做出来的背篓不仅不结实,还不美观。
再加上张英达家卖的背篓实在物美价廉,只要不是特别穷的人家,需要买背篓的时候,大部分村里人都会和张家人买。
在这里说一句,花致远之所以选择自己编一个背篓,而不是去张家买一个现成的,原因有二。
一是他现在还在养伤期间,打猎是家里主要的收入,暂时不能打猎家里就没有收入。
而且他们还欠了别人的钱,虽然买一个背篓并不贵,但是花致远秉承着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,就想着自己编一个了。
二就是上面提到的,花家没有田地,花致远现在也做不了轻巧的农活,因为没机会做。
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,编背篓又不是什么特别费劲的活,干脆就自己编喽。
不要说为什么现在家里如此艰难了还要坚持供花涧读书,首先,花涧的学费等一切费用是按年来交的。
在今年刚开始就交齐了,所以,不用担心花涧的上学问题。
其次,就算再穷,花家也会坚持供花涧读书,这是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的。
更何况他们马上就要熬出头了,不会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就放弃。
最后,虽然花家欠了很多钱,但其实他们家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