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忽在鲁侯的护送下,还未离开鲁境,就接到了天子退军的消息。
可以说好运来的不要太快,在众人都兴奋地欢呼时,姬忽却没有说话。一副沉着冷静的样子站在战车上,只是他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,这点被原繁看到。
原繁趁机来到姬忽身旁,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:“国君该不会早就算到了这点?”
姬忽微微点头同意了原繁的猜测。
原繁此时震惊,竟然可以在千里之外,遥控国内之事,还将一切都算计其中,这不是天人是什么?顿时对姬忽没有了先前的不服气,变得恭敬起来。
当然,原繁是不知道姬忽是穿越人的,他当初将他打听到的这一消息汇报给庄公后,提议过让庄公更换国君人选。
可是却被庄公一顿大骂,说什么姬忽是他与邓曼亲生,他这样说是何道理?
况且他们作为统治者,早就知道这世上没有鬼神之类的东西,之所以对民众宣扬,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罢了。
一番言论,令原繁瞠目结舌,立马向庄公请罪,这才平息了庄公的怒火。
庄公在最后说了,让他以后不要再提此事,他答应了,果然没再提。
甚至此后的生涯中,他一直以为姬忽就是原先的姬忽,只不过是经过了庄公的耐心调教,顿悟出了很多道理,很多事情看的比旁人要远一些。
至于姬忽妇人之仁这一块,他反而觉得很真实,更是没有再怀疑了。
姬忽看着都城的危机已经解除,正好到了卫国,就顺便去看看自己的徒弟现在怎样了。
还没入卫境,卫国的文武百官就在边境恭迎他们了。
这让他十分感动,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一个无心之举,能开出如此盛大的友谊之花,对此,他感触颇深。
此刻卫侯已经十六岁了,长成了个英俊的帅小伙了,国中的事情,他也已经能独立处理了。
大夫石碏已经亡故,此刻继承他大夫之位的是其侄石松,这个石松本本份份的,也挺老实,所以姬忽对此也是很满意的。
其余大臣都在,只是公子急子未来,姬忽当然知道是何事,也没追究。
看着自己亲手调教的徒弟长大了,他十分开心,便准备为他寻一门亲事。
卫国君臣一听,瞬间开心起来,言及郑侯费心,眼里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姬忽也就是随口一说,没想到卫国君臣竟然当真了。他无奈摇摇头,但还是决定不能伤他们的心。本着君无戏言的设定,他只能硬着头皮去给卫侯找一个了。
这可着实令他犯难,春秋时有两件事令诸侯犯难,一件是与天子作对,另一件事便是替姬姓亲戚找媳妇了。
那个时候的贵族大多是姬姓,本着同姓不能结婚的原则,而结婚又要门当户对的准则,异姓诸侯国的贵女们,这时便很吃香。
比如说齐国的女儿,他自己娶的就是,还有秦国女,秦妍就是,所以她也不愁嫁。
再有申宋陈等国也在其列,但要想找一个合适的,谈何容易呀。
就比如说眼前这位,他可是一个大国的国君呀,要给他找一位门当户对的,最近的就只有齐国了。但齐姜已经出嫁,剩下的等级不够。况且齐侯也没生那么多呀。
而宋国最近又跟自己打过仗,便更不符合了。
申国最近被郑国的祝氏所灭,所以也没有合适的了。
这一点,真让姬忽头疼呀。
倒是洛邑的天子那儿有一位王姬没有出嫁,可人家是姬姓呀,这太不合常理。
这么一想姬忽就又头疼了,要是没有这个同姓限制该多好呀,起码能凑出好几对有情人。
这姬忽给卫国说媒可不是第一次了,之前的宣姜,就是他最后给安排的。
要是姬忽说宣姜最后嫁给了谁,大家一定会惊讶的。
其实宣姜在卫宣公死后,就在国内隐姓埋名了,最后淡漠出公众的视野。
可宣姜是有真心喜欢的人的,而那个人呢,就是公子急子。
对,就是她的儿子辈。按理说他们两个已经是不可能了吧。
可偏偏这不可能,硬是被姬忽给撮合到了一起。
在撮合之前,姬忽就已经问过当事人,首先就是他的宝贝徒弟,当时还只有七八岁卫侯寿。
寿是个仁义的好孩子,再加上姬忽的教导,他的思想,早已不是那些迂腐的人所能比的。他表示如果哥哥愿意,他可以不在乎这种事。
当然,这件事得暗中来,要是出现在明面上,就会有损卫国的国威。
姬忽当然知道,在得到了卫侯的准信后,他当即找了公子急子商量。
公子急子以为姬忽是找他聊国事,自然是一副乐呵呵地表情迎接他。
可等姬忽说到宣姜之事时,急子突然大怒:“那是吾母亲,郑世子怎能说出如此言语呢?”
见他反应如此之大,姬忽当时也只好道歉,连连端上美酒赔罪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