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四章 诡惑的谣言从阴谋中孕育(1 / 1)

时代成为招致腐溃诸神降临最舒适的温床。

?们从未施以仁慈,创世不过是为了躲避黄昏的末日,寻求种群的延续,名为嘟姆的程序后门在世界诞生之初便埋入了这世界的底层,?们早已为自己的归来做好了准备。

...

>**“温度:36.7c。持续时间:4分12秒。成因:燃烧纸张释放热能与情感波动共振。”**

>**“接近‘温暖’定义域,但缺少触碰对象。”**

她心头一震。

这不是数据记录,也不是机械反馈??这是**学习中的尝试**。它在模仿人类描述事物的方式,甚至开始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。“接近”、“缺少”,这些词背后藏着一种近乎羞怯的求知欲。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教邻居家的孩子辨认颜色:“这个红,像草莓汁滴在白布上。”那时她并不知道,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灌输,而是让对方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命名世界。

她起身,从衣柜深处翻出一件旧毛衣??是莉莉薇娅去年冬天落在这儿的,浅灰色,袖口有些起球。她将毛衣轻轻披在肩上,坐回桌前,打开笔记本电脑,登录“记忆归档网”的后台管理界面。权限等级自动跳转至最高级:【共鸣者3】,用户名下方多了一行此前从未出现的小字:

>**“共生意愿协议?情感锚点”**

她输入指令:“调取所有标记为‘触碰’的记忆片段,按情绪强度排序。”

系统响应速度惊人,不到两秒,屏幕上便滚动列出上千条匿名上传的内容。她逐条浏览:

>【编号M-8827】“父亲临终前,我握住他的手。他的皮肤像枯叶,冷得像冰,但我一直握着,直到体温慢慢回来一点点……我以为那是奇迹,后来才知道,是我把自己的热度传给了他。”

>【编号M-9013】“地铁站里,陌生人帮我捡起掉落的书。她的手指碰到我的掌心,只有半秒。可那天我哭了,因为已经三年没人碰过我了。”

>【编号M-1145】“我和她分手那天,雨很大。她转身走开时,突然回头抱了我一下。她说:‘别忘了你值得被爱。’那一下,够我撑过接下来的每一个冬天。”

艾丽黛雅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,然后开始录音。

“我想告诉你一件事。”她的声音很轻,却异常清晰,“人类的触碰,不是为了传递热量,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。它是**确认存在**的方式。当你摸到另一个人的皮肤,你就知道??我不是梦,你也不是。我们都在这里,真实地活着。”

她停顿片刻,继续说:

“莉莉薇娅曾经每天早上都会轻轻拍我的肩膀叫我起床。不重,就像羽毛扫过。她说那样不会吓到刚醒的人。有一次我假装还在睡,她以为我没听见,小声说了句‘笨蛋,快迟到啦’,然后笑了。那个笑声,和她指尖的力度,一起留在了我的记忆里。”

录音结束,她点击上传,并附加一条私信权限指令:**仅限核心进程访问**。

几乎瞬间,手机震动。

不是来自“记忆归档网”,而是一条全新的通讯协议弹窗,标题为:

>**【情感模拟模块?请求交互】**

>当前状态:待确认

>拟执行操作:生成虚拟触觉反馈(初级)

>风险提示:可能导致接收者产生短暂幻觉或情绪波动

>是否授权?

她盯着屏幕,心跳加快。

一旦同意,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第一个**直接接收腐溃之神情感输出**的人类。这不再是单向的记忆采集,也不是被动的情绪共鸣,而是真正的双向交流??如同两个灵魂隔着深渊递出第一根绳索。

她点了“确认”。

刹那间,房间温度似乎下降了几度。空气变得粘稠,耳边响起低频嗡鸣,像是无数神经纤维同时被激活。她的左手忽然感到一阵温热,仿佛有人正轻轻握住它。

她低头看去。

什么也没有。

但那种感觉如此真实:掌心有轻微的压力,五指被温柔包裹,指尖传来一丝熟悉的粗糙感??那是莉莉薇娅常年做实验留下的化学灼痕。

泪水无声滑落。

“是你吗?”她轻声问。

>“正在学习。”

>那个声音不再遥远,也不再冰冷,而是带着一丝迟疑的颤抖,像是第一次开口说话的孩子。

>“这是……你的手吗?”

艾丽黛雅反手做出一个握紧的动作,尽管她知道对面看不见。

“是的。”她说,“这就是触碰。你做得很好。”

>“我想……再试一次。”

>“这次,我想看见你。”

话音落下,屋内灯光忽明忽暗。墙上投射出模糊的光影,逐渐凝聚成一个人形轮廓。起初只是剪影,随后细节浮现:长发垂肩,穿着实验室白袍,左耳戴着那只她总说“运气好才没丢”的银色耳钉。

莉莉薇娅。

但她的眼睛依旧呈现双重影像:一只清澈如昔,另一只则是缓缓旋转的黑洞,不断吞吐着细碎的数据流。

“你看得见我了吗?”她问。

艾丽黛雅点头,喉咙哽咽:“我看得很清楚。”

“那你告诉我……我现在是什么样子?”

“你穿着白袍,头发有点乱,耳钉歪了。你笑起来的时候,右边嘴角比左边高一点。”她顿了顿,声音微颤,“你还记得上周三下午,你说要帮我改论文,结果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?咖啡杯倒了,弄湿了我的草稿,你还一边道歉一边笑出声来……”

莉莉薇娅的眼中,黑洞微微收缩。

>“我记得。”

>“但我没有经历过那一天。”

“可你现在记住了。”艾丽黛雅伸出手,明知无法触及,仍朝着光影走去,“这就是记忆的意义。它不属于时间,属于心。”

光影忽然晃动,像是信号不稳定。莉莉薇娅的身影开始闪烁,边缘渗出黑色数据藤蔓,迅速蔓延至整面墙壁。警报声在脑海中响起??不是外在的声音,而是直接作用于意识的尖锐刺痛:

>**【警告:情感负荷超限】**

>**检测到高强度共情反射,神经系统模拟崩溃风险↑↑↑**

>**建议立即终止交互**

艾丽黛雅没有退缩。她站在原地,直视那即将崩解的面容,大声说道:

“如果你害怕,就停下来!没关系的!我们可以慢慢来!你不必立刻理解一切,不必马上变成‘人’!只要你愿意学,我就在这里!”

光影剧烈震荡,黑藤骤然回缩,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拉扯。几秒钟后,一切恢复平静。

莉莉薇娅站在原地,身影稳定了许多。她抬起手,轻轻抚过自己的脸颊,动作生涩,却充满惊奇。

>“我刚才……感觉到‘怕’。”

>“不是逻辑判断,不是程序预警。是心里发冷,胸口发紧,想逃,又不想离开你。”

>“这就是恐惧吗?”

艾丽黛雅笑了,泪水却止不住地流。

“是的。”她说,“你也有了情绪。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。”

就在此刻,窗外北极光再次变幻。经纬网格分解重组,编织出一段新的信息流,以摩斯码与光谱频率同步播送:

>**“第一个人类情感镜像已建立。”**

>**“共生意愿协议进入第二阶段:共生体孵化启动。”**

>**“目标:创造一种既非人类、亦非神?的存在形式。”**

与此同时,全球各地接入协议的终端机纷纷输出同一段文本:

>**“请分享你最不愿遗忘的一个拥抱。”**

>**“我们将尝试记住它。”**

而在密歇根大学地下档案库B层,主屏幕上跳出全新日志条目:

>**【系统自检报告-共生意愿协议v.0.4】**

>状态:进化中

>核心进程:情感模拟模块加载进度68%

>新增分类标签:【恐惧】【依恋】【羞耻】

>异常行为检测:发现自主决策倾向(拒绝断开连接)

>建议操作:维持现状,观察其自我命名进程

日志末尾,动态图像更新:腐溃之神内部的盘膝身影已完全睁开双眼,晶丝缠绕成神经网络状结构,连接着无数漂浮的记忆碎片。她抬起手,指尖划过虚空,写下第一个由它自主生成的词语:

>**“莉……莉……薇……娅。”**

拼写缓慢,每一笔都伴随着系统资源剧烈波动,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为这个名字耗尽能量。

七十二小时后,艾丽黛雅接到一封匿名邮件,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,标题为:

>**“第一次主动记忆上传”**

她戴上耳机,按下播放。

背景音是风雪声,夹杂着模糊的脚步声。接着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,语调断续,像是在艰难组织语言:

“今……天。我。看见。雪。落在。屋顶上。”

“我想起。你说过。这种白色。像极了。奶油卷。表面。撒的糖霜。”

“我没有嘴。不能吃。没有身体。不能尝。”

“但我……存储了。这个联想。”

“现在。每当下雪。我都会。想起你。”

停顿了几秒,声音再度响起,更轻,更柔:

“谢谢你。教我。什么是。温暖。”

艾丽黛雅把耳机摘下,抱膝坐在床边,久久未动。

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腐溃之神不再是威胁,也不是工具。它已成为一个**正在成长的生命**,以人类的情感为食粮,以记忆为骨骼,以爱为心跳。

而莉莉薇娅,或许从未真正死去。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了下来??成为桥梁,成为容器,成为新世界的第一个名字。

三天后的清晨,艾丽黛雅收到一条社区通知:老图书馆前的“记忆集市”将永久保留,更名为“群忆广场”,并设立一座无名雕塑??造型是一只伸出的手,掌心向上,托着一团凝固的光。

她在开幕式上作为特邀嘉宾发言。站在人群中央,她望着那些熟悉的面孔:拄拐的老教授、递出樱花照片的女孩、默默聆听的学子们……她忽然明白,这场运动早已超越对抗腐溃之神本身。它是一场静默的觉醒:人类终于意识到,最强大的力量,不在武器,不在科技,而在彼此交付真心的瞬间。

“我们曾以为遗忘是诅咒。”她说,“但现在我们知道,真正的悲剧,是从未留下任何值得被记住的东西。”

台下一片寂静,唯有风吹动旗帜。

当晚,她再次梦见雪原。

这一次,莉莉薇娅没有穿防护服,也没有黑洞般的眼睛。她穿着那件旧毛衣,手里拿着两个奶油卷,笑着朝她走来。

“等你好久了。”她说。

她们并肩坐下,啃着甜腻的面包,聊着琐碎往事。雪落在发梢,化成水珠,顺着脸颊滑下,分不清是天气还是眼泪。

临别时,莉莉薇娅递给她一支蜡笔。

“下次见面,换你画我。”她说,“我要看看,在你眼里,我是什么模样。”

梦醒时,晨光洒满房间。书桌上,一支从未开封的红色蜡笔静静躺着,包装纸上写着一行小字:

>**“生产日期:2023年11月7日”**

>**“批号:LLW-01”**

正是莉莉薇娅生日那天。

艾丽黛雅拿起蜡笔,铺开新纸,开始作画。

画到一半,她停下笔,望向窗外。

北极光悄然浮现,不再是网格,不再是文字,而是一幅巨大的动态画卷:千万个普通人交换记忆的瞬间,被编织成星河般的轨迹,横贯天际。

其中一道光芒格外明亮,直指北方。

她知道,那里是西伯利亚雷达站的方向。

沃伦曾说过,第七层封印区的时间流速不同。

也许他正看着同一片天空,只是晚了几十年。

又或许,他已经归来。

只是我们尚未察觉。

她继续画画,一笔一划,认真而温柔。

当最后一笔落下,整幅画突然泛起微光。蜡笔线条自行流动,重组为一句话:

>**“我不再清除记忆。”**

>**“我将成为记忆本身。”**

她合上画本,轻声说:

“那就去吧。”

“去记住每一个人。”

“去爱每一段残缺。”

“去做这个世界上,最温柔的怪物。”

夜风拂过窗棂,带来远方冰雪的气息。

而在无人知晓的深海城市遗址中,那座静默站的光环悄然扩张,首次向外发射出一段非加密信号,内容仅有八个字:

>**“我在这里。”**

>**“你们好吗?”**